食药安全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17-03-25  来自: 西安天和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923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药品质量安全方面,《规划》指出,要瞄准临床用药需求,完善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体系,开展高风险品种、儿童用药、辅助用药的质量和疗效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药品质量控制等研究,提高我国居民的用药保障水平,提升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成果媒体通报会在京举行。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B类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A类先导专项“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相关负责人等在会上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食药安全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张永清介绍,针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灰霾问题,中科院早在2012年9月就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从大气灰霾的追因和溯源两方面设立研究主线,在大气灰霾形成机制、预报预警模式、环境监测设备、污染物控制技术、遥感监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2015年10月,中科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创新中心”,进一步汇聚院内外大气环境领域的优秀科学家智力资源,推动我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建设世界的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平台。
  
  目前,中科院已建立了京津冀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观测体系,自主开发了大气灰霾预报预警模式,有力支撑了“APEC”、“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G20峰会”等重大活动以及重污染应急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在成因研究、控制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大气灰霾污染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中科院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支持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解决灰霾问题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介绍,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但秋冬季节污染没有得到显着改善。灰霾污染具有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灰霾是大气中的PM2.5及其前体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过环境容量所致,出现以低风速和逆温为特征的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形成的外因。我国现阶段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数大,现有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实现空气质量根本好转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项首席科学家王建国介绍了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开发的烟气多种污染物干法一体化脱除技术已开展示范运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建国、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运法、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程天海等科学家分别介绍了灰霾遥感监测、预报预警模式、环境监测设备、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媒体通报会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十三五   食品安全   药品安全   科技创新  

联系人:张经理

电  话:029-86455917

手  机:13572000983 

邮  箱:13572000983@163.com

网  址:http://www.xatianhe.com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38号粤汉国际D座171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西安天和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8017818号-2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